唯识讲话之二
唯识与参禅: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
2015年11月 古月禅堂金堂寺 聊天记录
接上篇: 唯识讲话之一:阿赖耶识的三相(下)
一、八识中的思量审察
1、末那思量之义
2、前五识非恒非审
3、第六识审而非恒
4、第八识恒而非审
5、恒行不共无明
二、参禅先当拶破我痴根本
1、无梦无想时,死人还是活人?
2、拶破七识我痴根本
三、简释诸种无明
1、不恒行无明
2、相应无明与不共无明
3、独头无明与恒行不共无明
四、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
五、三种习气
一、八识中的思量审察
1、末那思量之义
法相唯识里头解释第七末那识,恒依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做了精神主体的“自我”。所以呢,末那识依托第八阿赖耶识而“恒审思量”——从无始以来,具足“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”四种恒行不共无明的烦恼!这四个如影子般的贴身烦恼,都因为持有主体“我”的原因,方才恒常出生的,与自我关联的无知、见解、贪爱以及傲慢。因此,现代哲学里头讲的自我意识、主体意识,能够分别主体和客体,能够分别是非好恶的思维能力等等,指的都是第七末那识。
第七末那识的“末那”,汉语翻译为“意”,“意”的解释是“思量”,思即“思虑”,量是“度量”。本来讲,八个识都有“思量”,为什么只把第七识叫做“思量”呢?这是因为啊,第七识的思量,和第六识的思量、和前五识乃至第八识的思量,各各都是不同的。
2、前五识非恒非审
前五识的思量“非恒非审”。前五识要能思量审察,必依第六意识方能生起。前五识自己,并不单独具足审察思量的功能,故称之为“非恒非审思量”。
3、第六识审而非恒
第六意识的思量“审而非恒”。第六意识能审察思量,但是它的思量审察,有时会间断的。例如在熟睡时、闷绝时、无想定时、无想天、灭尽定等所谓的“五位无心”状态时,第六意识的思量审察作用暂时会被间断。
4、第八识恒而非审
第八识的思量“恒而非审”。第八识虽然恒时相续、恒时流转现行,但第八识本身不具足审察的作用。唯有第七识的思量审察,亦恒亦审、恒审思量。
5、恒行不共无明
为了区分、简别八识间不同思量的特点,法相唯识学里头,便在“思量”的前面,加上了“恒”和“审”这两个字,恒指“恒常”,审是“审察”,无一时不起现行之流行,无一时不具现行之审察,这就叫做“恒审思量”了——第七末那识正是这样的:首先,第七末那识中的见分,恒常执着第八识的见分做了“我”及“自我”;其次,第七识对于前六识,无论前六识做了什么善、恶、无记的事,第七识中的恒行不共无明,都与善、恶、无记之事同时生起。
举例讲,你做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这是善事、好事、修行事对不对?但是,当前六识布施、持戒、忍辱的时候,第七识的恒行无明、四个根本烦恼,会随着前六识布施、持戒、忍辱同时生起,这样的话,你在布施、持戒、忍辱时,不知不觉,便有了种种高、大、上的感觉,“我在布施、我在持戒、我在忍辱”——生起种种“我执”;“布施的感觉真棒,我又做了件好事,心里头好快乐啊!”——生起种种“我相”。为什么大家在修持善业、修持佛法的时候,每每不能于相而忘相呢?正是因为被第七识中的“恒行不共无明”恒常左右、牢牢把握了也!
二、参禅先当拶破我痴根本
1、无梦无想时,死人还是活人?
另外,正因为第七识、第八识具足“恒行”——恒时现起流行的特点,所以即使在熟睡、沉睡乃至无梦无想的时候,你仍然是个活人而非死人也!国庆禅七下来喝茶的时候,禅心曾经丢了一个问题给大家:请大家从唯识宗的角度,解释一下“无梦无想时,主人公何在?”——几个小时中“睡死”过去了,连梦都想不起,完全没有做梦,那么这几个小时中,等于死人一个、死尸一具,完全没有自我意识,正这么时,“你”去哪里了?“主人公”去哪里了?当时不少人给我汇报答案,统统都没沾上边;而我呢,当时也没有给出解释,现在这里,总算把消息都透漏完全了,禅心害你们没商量的!
2、拶破七识我痴根本
把刚才解释的内容真搞懂了,我们就会明白,平常因地上修行做功夫时,下手的功夫,日常的功夫根本在哪里呢?重点在哪里呢?原则在哪里呢?八个识中,前六识不是非恒非审(前五识),就是审而非恒(第六识);第八识的现行虽然恒常,但藏识本身却不具足“审察”的作用——好比无意识的精神主体看不见、摸不着,能感受、能了知其暗流存在的,还是第七末那识——唯独只有第七末那识,具足了亦恒亦审、恒审思量的特点,所以下手做功夫,着力点就在第七识上!
例如参禅、参话头,任何时、任何地把住一个话头,一则疑情,就是依据了第七识根深蒂固、执着第八识见分做了“实有自我”的我痴我执——第七识“恒常现行、恒常审察”的特点起修的啊!
须知第七识的我痴,称之为“恒行不共无明”。参禅用功时,整日孜孜不倦地质疑此一“我痴”之相貌、我痴的本质——例如:念佛的时候你会说“我念佛”,那么请问这个正在念佛的所谓“我”,到底是个什么呢?
参禅、打坐的时候,你会说“我参禅、我打坐”,那么这个“正在参禅、正在打坐”的“我”,究竟是个什么、是个谁呢?
其他譬如:“我拜佛、我持咒、我诵经”,乃至“我穿衣、我吃饭、我高兴、我伤心、我行走、我坐下、我睡觉、我思考、我沉默、我往生、我不往生……”总而言之,一切时、一切处,时时处处,总是一个坚固“我痴”当头,你就看这个“我痴”,质疑这个“我痴”,看它的相貌到底是个什么?!看它的来去到底如何?看它是佛呢?是魔呢?是众生呢?是一物呢?不是一物呢?
这样看来看去,疑来疑去,猛地觑破这个、照见这个!功夫做到“拶”地一声,“我痴”恒行不共无明忽然粉碎,由“我痴”生出来的“我见、我慢、我爱”,以及和前六识相应的所有无明(指“不恒行无明、独行不共无明”等),自然都随之冰消瓦解也!
三、简释诸种无明
1、不恒行无明
什么是“不恒行无明”?例如前六识在行持六度、四摄、四无量等种种善业的时候,这时恶业无明自然被遮止、被间断而不起,故以“不恒行”而称名之。
2、相应无明与不共无明
另外,第七识的“我痴无明”有两种,一种叫做“相应无明”,一种叫做“不共无明”,“相应无明”随同贪、嗔等相,同时而起。“不共无明”呢,则与贪、嗔等不相应,所谓孤独自起的无明。
3、独头无明与恒行不共无明
“不共无明”又可以再分两种。先说第一种“独行不共无明”:独行不共无明又叫做“独头无明”,这种独头无明,与“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诳、谄、害、憍、悭”这十种小随烦恼各别而起,是和前六识相应的。
另一种不共无明叫做“恒行不共无明”。那么“恒行不共无明”呢,只与第七识的我见、我爱、我慢这三大惑相应,和前六识没有半点关系。 “恒行不共无明”是障碍空性胜义智慧、障碍本性本来面目的根本,是一切凡夫无始以来,相续不曾断除过的无始根本无明。
四、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
平常修因证果时,应本着“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”的原则。先在第六、第七识上做功夫,主要是在第七末那识上痛下功夫,先拶破我痴根本,亲见万法平等的实相——空性,于是第七识便能转成为平等性智,之后于百姓日用中,保任万法平等的空性见,“百花丛中过,片叶不粘身”啊——即便穿梭于种种贪嗔痴的环境中,心识却不受贪嗔痴的染污,这样保任下去,自心更不受一切污染,本来清净的实相本来面目豁然朗照,这就是转第八识为大圆满镜智了。
如果你不是参禅的,你的用功路子,并不是一竿子捅到底,并不在拶破第七识我痴不共无明的根本上努力,你可能更适合渐修,这样的人,平常可以练习把万法观成为一体平等的空性,先依于思维修,观想、了知我爱、我见、我慢以及万法,都是空性的平等一如,这样也不错啊!举个例子,我们观修慈、悲、喜、舍四无量心的时候,应该先从“舍”无量心开始观起,“舍无量”做到了,在内心平等、冤亲平等、万法平等的情况下,才能够真正把“慈无量、悲无量、喜无量”修起来。
总之,因地上这样修下去,因上转了后,慢慢就可以转其他识了——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慧,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,最后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。
有的人说:“哎呀,成就了、成佛了那就完全没有分别心了!”事实上,悉达多太子成佛后,一堆石头、一碗大米之前,佛陀还是吃的大米。难道佛陀也会有分别心?不是这样讲的,佛陀没有凡夫的分别执着,但是相续中会有妙观察智啊!如果成就了、成佛了,便不会分辨这是石头那是大米,这是粪便那是粮食,如是便把粪便当做粮食吃了,哪有犯这样蠢事的呢?你以为悟道了,便连这是电脑、那是手机都分辨不了?太愚痴啦,妙观察智中,一切都能善分别的。不过呢,你先要在第七识这里证得平等性智,然后妙观察智,慢慢慢慢久了之后,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,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。
五智中,先依第七末那识“恒审思量”的特点,先照破第七识中的恒行不共无明,得平等性智,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是容易得的,所以说“六七因上转”。但是要证得佛果,那就要在亲见平等性智后,长期保任,长期牧牛行,以法身空性的无我见地,照破一分烦恼习气,便得一分大圆镜智,照破十分烦恼习气,便得十分大圆镜智。六祖大师说:
“大圆镜智性清净,平等性智心无病;妙观察智见非功,
成所作智同圆镜。五八六七果因转,但用名言无实性,
若于转处不留情,繁兴永处那伽定。”
初见空性无我智慧、得平等性智时,虽然能断烦恼种子,但是烦恼习气的习惯势力还在,除非极上等根器者,不可能马上就能得到大圆满镜智,更难证得成所作智。成所作智,前五识所转,能起一切神通妙用,三界中任意分身说法,一切所作皆能成办,唯佛方能全证。我们只要知道,修行,先得本,后得末,便可也。
五、三种习气
《成唯识论》里头,把“习气”分为三种,一者叫做“名言习气”,以名言概念为工具的认识活动,及由此认识活动所出生的心理活动之习气;二者“我执习气”,妄想执着为我、能生我执的习气;三者有“有余习气”,受生三界、能生辗转轮回中的异熟果之习气。总之呢,习气是前七识熏习到第八阿赖耶识中,所形成的新旧种子,分类上讲就是“名言习气、我执习气、有余习气”这三种。
原载古月禅堂金堂古寺 转载请注明出处
| 阿弥陀佛
发布于2020-11-24 16:08:25| 回复 |
| |
| 居然还要密码。。。 发布于2019-11-01 10:21:01| 回复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