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力处便是省力处
于一切处只见有话头明白。不见于一切处。倏然一时瞥地。如日升空十方普遍。尽大地是个话头。所谓打破大散关直入解脱门。到恁么时节方是得力处。故云。得力处便是省力处也。到此始有说话分。
可见人。探竿在手。得大自由。不受罗笼。看宗也得看教也得。游方也得。混众也得。独居也得。所以云。我为法王。于法自在。一切即一一即一切。无第二人。
——寿昌古佛·无明慧经禅师上堂法语
古月禅堂白话葛藤释:
在一切的地方唯只明明白白见到话头,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所见。疑情浑然凝成一团——忽然落地爆破,好似太阳破云而出,朗朗当空,光明周遍十方,这时尽大地、遍虚空只是一个话头!真到这一时节,便能打破散乱、昏沉的关隘,直入无为无作解脱之门。
功夫做到这里,从前一切费力的地方,如今处处得力!所以说:参禅功夫,做到尘尘境境、在在处处都得力时,便于尘尘境境、在在处处都省力了也!功夫不到这里,开口闭口,千万不要说自己是个参禅修道的人,不要人堆里谈禅论道,不要人前人后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,不要卖弄机锋转语不停,因为你连禅的影子,尚都未曾梦见过哪!
参禅参到疑情匝地,这时“费力处得力,得力处省力”,此人犹如探杆在手,既可以了知一切水的深浅,也不妨打草惊蛇,使之原形毕露。这时一切人、一切法网罗他不得;一切境、一切尘笼罩他不得;一切事、一切理迷惑他不得。这时他在宗门中也得,在教理下也得,到处云游也得,混迹于大众中也得,自己独居一人也得。所以说:“我今为法王,于法得自在。”一切即是一,一就是一切。只此孤明独露,不与万法为伴侣,再也觅不到第二人!
禅心再添葛藤:
“在一切的地方唯只明明白白见到话头,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所见。”
——参禅的话头可以很多,例如「念佛的是谁?」、「拖死尸的是谁?」、「持咒的是谁?」、「念经念仪轨的是谁?」、「拜佛求佛的是谁?」、「万法归一、一归何处?」、「无梦无想时,主人公在什么处?」等等。
又比如,以平时观修四念处的为例之话头:
他若是“观身念处”的,那就可以返观、质疑:「观身不净的是谁?」,或者,那个「行时知行、住时知住、坐时知坐、卧时知卧的究竟是谁?」,那个「知出息、知入息的究竟是谁?」,那个「知了了分明的究竟又是谁?」
如果他是观“受念处”的,那就返观、质疑:「观受是苦的是谁?」,那个「知受是苦,知受是乐、知受可舍、知受为忧、知受喜爱的究竟又是谁?」
如果他是“观心念处”的,那就返观、质疑:「观心无常的是谁?」
如果他是“观法念处”的,那就返观、质疑:「观法无我的又是谁?」
又如,他平时若是以修“观心法门”为主的,那就可以反问、质疑:心是何物可以观之?心若成了被观之境,那么能观此境的“观”,又是何物又是谁呢?
观是何人?照为何境?观者如果是心,而此心无常无我,以虚妄不实能照之心,去照生灭泡影所见之境,所得更不离于虚妄,总属法尘分别影事,岂是真心本来面目呢?
再者,能观、所观既分,如此二执分明,于是越观则离本来面目越远矣!
总之,话头虽然众多,最要紧的却是藉着话头生起疑情。由此话头及话头生起来的疑情,作为敲开本来面目大门的瓦片。以一分疑情,获得一分之悟;以十分疑情,顿得十分之悟。参禅没有疑情,只知一味排遣念头、消归无事、万法都空、灰心泯智的人,譬如石头泡在死水中,久久便成巢臼,称之为沉空守寂、参太平禅之辈,坐到驴年马月也不会发悟!
“到恁么时节方是得力处。故云。得力处便是省力处也。”
如大慧宗杲禅师云:
“妙喜寻常为个中人说,才觉日用应缘处省力时,便是当人得力处。得力处省无限力,省力处得无限力。”
“时时向应缘处提撕。提撕得熟,久久自然荡荡地也。觉得日用处省力时,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。得力处省无限力,省力处却得无限力。这些道理,说与人不得,呈似人不得。省力与得力处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妙喜一生只以省力处指示人,不教人做谜子抟量,亦只如此修行,此外别无造妖捏怪。我得力处,他人不知;我省力处,他人亦不知;生死心绝,他人亦不知;生死心未忘,他人亦不知。只将这个法门,布施一切人,别无玄妙奇特可以传授。”
提撕:古汉语也解释为振作,如日夜提撕,就是日夜振作精神,使得话头、疑情不断。“撕”,有扯拉话头和疑情的意思。话头和疑情才有走失,马上就要将之扯回来、提起来,奋力、忿然要破了它,故为提撕。“时时向应缘处提撕”,即将参禅的功夫,时时拉扯到行住坐卧、见闻觉知的一切平常日用中。
古月禅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
| “时时向应缘处提撕”! 发布于2019-12-06 10:31:09| 回复 |
| |
| “时时向应缘处提撕”! 发布于2019-12-06 10:30:57| 回复 |
| |
| 时时处处在在疑之~拖死尸者谁签名:宗心发布于2018-11-24 10:12:00| 回复 |
| |